段金辉、曲天词等 | 前三季度经济保持稳定恢复 生产结构持续优化
金融创新不断打破已有的行业界限,统一监管更能适应这一趋势。
这使得条件性在IMF体制内得到巩固和强化。[1O]实际上,减贫和发展领域已有专司其职的多边金融机构,即世界银行和区域开发银行。
应当说,作为终极目标,独立于任何主权国家之外的超主权储备货币无疑是值得追求的。在这方面,欧洲货币一体化已经提供了很好的例证。[16]换言之,借助条件性来实施的监督只能约束有赖于IMF资金的国际收支逆差国,主要是贫困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不能约束无求于IMF资金的国际收支顺差国,尤其是主要工业国家。这种代表性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大,而既有的过度偏向欧美国家的份额计算方法已经严重滞后于现实。基本投票权是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的体现,也是对资本多数决的一种制衡,对于份额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意义。
第二次修订是在1976年4月30日(1978年4月1日生效),核心内容是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非货币化和储备资产多样化。[7]截至2010年3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额为2.447万亿美元(参见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http://www.safe.gov.cn/ modeLsafe/tjsj/tjsj—detail.jsp?ID=110400000000000000,21&id=5),而居第二位的日本仅为1.043万亿美元(参见日本财务省网站http://www.roof.go.jp/english/elc006.htm),不到中国的一半。[27]周小川:《金融政策对金融危机的响应》,载《金融研究》2011年第1期,第3页。
[5]斯蒂格利茨认为新自由主义原教旨主义一直是为某些利益服务的政治教条,它从来没有得到经济学理论的支持,也没有得到历史经验的支持。[24]第五,目前,不管是在国际层面还是内国层面,金融监管体系及金融机构的内部风险治理架构很少涉及到系统性风险管理,因此金融系统性风险防范是大势所趋。混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矛盾格局依旧等。第四,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和交易规则的制订是非常重要的,但在行使国际事务话语权的同时,应意识到本国国内金融制度的完善和金融秩序的稳定是基础和前提。
职业主义者期望与被监管机构建立长期关系,以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更稳定。现代金融法制必须在夯实金融安全这一基础之上才能追求金融效率的目标。
[28] 由于没有丰富的资本金,影子银行大量利用财务杠杆举债经营,进行不透明的场外交易。监管者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利益相左,并且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监管达不到最优的状态。遏制不适当的风险,并要求私营部门(而非纳税人)为留存风险提供更多资本拨备的形式提供资金,并偿还债务。为了避免公地悲剧现象在金融监管领域的发生,必须依赖合理制度安排。
在全球金融体制风云变幻的今天,汲取美国教训、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应重点关注:信守保护投资者和消费者之市场永恒价值真谛。通过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完善金融机构治理。(二)系统性风险之防范:建立宏观审慎监管体制根据系统论,系统是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整体,要素则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6]现实证明,格林斯潘所认为的华尔街金融机构有能力自我认知、自我克制、自我修正的观点是一种美好愿景罢了。
伏军提出法案放弃太大不能倒原则的目的在于让银行自行承担经营失败的成本与风险,保证美国纳税人利益不再被迫用来拯救那些大型银行,认为美国这次新立法反映了其银行立法基本价值取向已由一元的系统安全优先向二元的系统安全与公共利益并重转变。比如,SEC豁免了对从事证券经纪业务的投资银行公司的最低资本金的要求,取消了旨在防范市场操练的证券短线交易规则。
通过考证和分析可知,过度消费论、监管失败论、结构失衡论及经济周期论均导源于新自由主义理念,因此新自由主义理念导致金融危机更具本源性和根本性的原因。[8]监管冲突和监管真空时有发生,美联储和货币监管署在关于紧缩还是开放银行管制的规则上冲突不断,因为银行拥有选择是否加入联邦储备银行的权利,实行上就等于获得了选择监管部门的权利,这样一来美联储和货币监理署间就出现监管冲突。
只有在自由裁量权范围内才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的执法结果。金融深化理论认为要实现经济增长,政府应该解除对金融市场与金融体系的管制,特别是解除金融机构在利率水平、业务范围和经营地域等方面的限制。一般认为,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是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防范系统性风险。四、监管启示: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立足中国国情,完善我国金融监管理念和监管体制是多层次的。[9]另一方面,SEC每年向市场收取的监管费超过了其财政预算。美国国会监督与政府改革委员会主席亨利•沃克斯曼(Henry Waxman)当时追问格林斯潘:换言之,你现在发现你对世界所持的观点、你的理论并不正确,它是行不通的,对吗?格林斯潘答道:不错,正是这样。
但在当下中国,面对现实是创新不足而不是创新过热,我们需要的是在夯实金融监管的前提下培育和引导金融创新而不是因噎废食地抑制甚至扼杀金融创新。【注释】[1]新自由主义学说主要指自由市场学派、极端资本主义和过度贪婪等主宰当代的正统经济学思想。
(二)监管成本与监管收益不匹配监管效率原则是有效金融监管理念的必然要求,它要求金融监管的制度设计和实施必须从成本收益的对比中找到合理性的支撑,应当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和负面影响实现金融监管的目标。(4)金融机构应确保充分的职责分离,以防范未授权交易、欺诈行为、为个人获利、为隐瞒异常情况或财务损失而操纵数据等的风险。
大量的券商研究报告高估上市公司价值,虚构利润。依惯例,美联储对银行产品具有解释权,证监会对证券产品具有解释权,期货交易委员会对期货产品具有解释权。
规制的核心是定期评审其风险管理模型和内部控制制度,还要建立严格的金融机构退出市场制度。这就导致监管滞后,出现监管真空。相对平衡和温和的金融改革法案不会撼动美国金融地位。受此影响,监管领域出现了反监管思潮,其逻辑后果便是市场与政府(监管)出现双重失灵,金融危机爆发并蔓延。
其主要职责是找出威胁金融体系稳定的风险来源和监管漏洞,及时向各监管机构提出政策建议,并负责协调联邦和各州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2000年的《商品期货现代化法》完全解除了对诸如CDS在内的混合金融产品的监管和规范,其原因是监管部门认为投资者有能力通过市场获取金融机构的有效交易信息,公共部门应致力于司法公正,不应该干预市场,没必要对金融机构所经营的金融衍生产品进行管制。
其政策处方源于无监管的市场更优越理论,其主张体现在有效市场假设上,其最极的观点认定金融市场价格同股票市场价格一样,已经涵盖了所有现存信息,因此,它代表着最佳的资产价格估值。2.建立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负责监测和处理威胁国家金融稳定的系统性风险。
不同类型的执法人员其监管偏好不同:专家比较追求真理。[3]罗培新:《美国新自由义主金融监管路径失败的背后——以美国证券监管失利的法律与政治成因为分析视角》,载《法学评论》2011年第2期,第86页。
其游离于现有监管视野之外,积累了巨大的金融风险。设立专司监管的副主席。由于监管执法人员配置问题,监管政策往往是不同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结果,很难达到监管领域的帕累托最优。最后,应强化监管执法监督,建立问责制度。
(2)金融机构应建立用以实施其政策的适当程序和流程,并将其写入程序手册。[22]王光宇认为金融监管改革中设计了金融消费者保护和中介机构管理等机制,有助于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体现了从买者自负到卖者有责的监管理念改变,这必将成为未来金融服务中一个重要的准则。
[20]很多美国媒体一针见血地指出金融改革法案中的一个先天缺陷,那就是它更多的是告诉监管部门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应该怎样做。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全部问题。
第三,美国仍主导国际金融监管主导权,该法案有可能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金融监管改革风向标和蓝本,我们应解读并借鉴其符合我国实际的内容,以促进中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但由于中美两国金融发展程度不同,我们不能照抄照搬美国做法,不能陷入唯美主义迷局。金融市场看似繁荣昌盛,监管者也被表面光彩夺目的金融创新所迷惑,因而经常忽略保护投资者和消费者这一核心目标。
「小礼物走一走?雪碧可乐来一罐!」
还没有人赞赏,支持一下吧
哇~真是太棒了